
天王
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6 21:48 |
---|
签到天数: 11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2-12-13
- 最后登录
- 2019-1-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4503
- 精华
- 15
- 帖子
- 5329
|
发表于 2013-10-19 09:56:47
|
查看: 2367 |
回复: 13
中国万能军锹横空出世
军锹做为部队的基本工具装备,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然而,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军锹的作用渐渐被忽视了。2002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由于英军军锹装备不足,不得不紧急空运,以满足宿营及野外生存、单兵作战的需要。其它的盟国军队也相继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军锹,这个在21世纪看似可有可无的单兵装备,又开始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关注。
在目前的军锹领域里,行业公认的霸主是由美国戈博公司生产的三折叠美军军锹。然而此种局面已成为过去。这是因为,由我国新近成功研制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技术产品-----WJQ系列中国万能军锹。这种万能军锹的横空出世,标志着WJQ系列中国万能军锹不仅在技术和质量上超过了美国戈博公司生产的三折叠军锹,更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大众对锹的概念。系列军锹已步入了中型组合工具的行列,填补了目前世界以锹为基本特征的多功能组合工具的空白。
“野马”身世
2005年12月公司宣布:专门为中国军队研制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万能”军锹,已完成定型,并发布企业标准,开始批量生产。也由此实现了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第一个梦想。
发明来源于战场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任41军356团某连排长的张国华带领尖刀排跨过国境,投身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两次负伤,八次立功,使他由一名排长升为营长,亲历战争使他对单兵装备、战术有着太多的亲身感受:部队在穿插和行进过程中因为携带过多工具(锹、镐、砍刀等)负重过大,体力消耗快,行进速度过慢,使整个排都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许多士兵因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此时的张国华这位硬汉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在不得不舍去部分工具轻装前进后,张国华排长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部队往往进入防御作战,却总是因为没有过多的工具,来不及构筑工事,往往仓促应战,又使许多战士流血甚至牺牲。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刺痛了张国华的心。他做梦都在想,如果能有一种重量轻、功能多,携带方便的组合工具,那会提高多少战斗力,又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可以不白白牺牲。血与火的洗礼、情与责的驱使,使他产生了一定要发明一种适合单兵使用的多功能组合工具。
发明专利的诞生
对越作战结束后,部队又投入紧张训练之中,此时的张国华利用各种机会收集资料、构思产品。1995年转业地方后,他将阳台改为工作间,安置了相应设备,添置了必要的工具,开始了研制工作。为了能做出全新概念的军锹,他不断总结修改自己的产品,终于在1999年制做出了两把以锹为基本特征的多功能组合工具,推出了全球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折叠锹,同期申请了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2002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发明专利)
接力研发推出样品 2000年起,张国华手捧发明专利,怀惴着自己的理想,踏上了推广之路。2002年初一个偶然机会,一位工程兵出身的机械工程师史瑞峰与张国华建立了联系,“自主创新,为国争光,扬我军威”的共同想法,使两人见面一谋即合,由张国华提供专利,史瑞峰提供资金技术进行进一步提升,定位在专为军人设计使用、定商品名为“中国万能军锹”,“一切为了实战,一切为了士兵”为设计宗旨,史瑞峰卖掉工厂、房子、汽车,又聘数名军工企业高工,设局开始了研发,经过二年潜心研究和开发,数百次修改设计,上千次试验与试用,于2003年他们终于推出了第二代样品。
|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
|